一、柱效的影響因素 填料性質 粒徑均勻、顆粒分散良好、球形度高 孔徑分布均勻、載體表面化學穩定 純度高,無雜質 裝填密度及均勻性 柱內填料必須分布均勻,避免分層、孔洞、沉降區 填料密度適中,既不太緊致(易造成背壓高、流速低),也不太疏松(導致分散現象) 柱床完整性 柱頭、柱尾無死體積區或空隙,否則樣品分布不均,峰型變差 柱芯部與邊緣填充一致 裝柱工藝及參數 裝填壓力、流體動力學控制,避免填料團聚或壓潰 溫度控制,有些填料對此很敏感 二、高柱效色譜柱裝填的關鍵技術 1. 配備優質填料 選擇高性能、純度好、粒徑均勻的色譜填料(如球形硅膠、殼層顆粒、聚合物微球等)。 2. 合理裝柱溶劑體系 使填料穩定分散,通常用極性溶劑(如甲醇、水、乙腈等)與緩沖鹽適當混合,避免因填料團聚、干粉堆積產生空隙。 3. 高壓濕法裝填(適用于 HPLC 小粒徑色譜柱) 將填料均勻懸浮于裝柱液中 將混合懸液注入柱管(不銹鋼/PEEK) 利用高壓泵(一般為 200-600 bar)、在下端保留一定流速均勻驅動,使填料緩慢、緊密、均勻地堆積于柱管中 裝完后低速沖洗,去除軟填料及表層松散部分 4. 柱頭/柱尾保護 使用合適的柱頭(frits,孔徑小于填料粒徑)防止填料流失 柱體密封,避免液體泄露和空氣侵入 5. 裝填后柱效測試與優化 完成裝填后用樣品或標準物質測試柱效(理論塔板數、峰寬、分辨率) 若不理想可調整裝填壓力、流速等重復裝填,直至性能達標 可通過測試甲苯、苯酚等標準物的理論塔板數評價最終結果 三、典型操作流程(HPLC柱舉例) 柱管預處理:除油、干燥、檢查端面; 裝柱液準備:將填料加裝柱溶劑調成均勻懸浮液; 柱管固定于裝柱機,將懸浮液注入柱管; 接通高壓系統,穩步加壓至預定壓力(如400 bar),維持一段時間,保證填料堆積致密; 裝完后柱頭、柱尾加保護塞,緩慢沖洗柱體,移除松散填料及未成型區; 測試:用標準樣品上機,測柱效,若低則調整工藝重新裝填;合格即記錄結果并密封保存。 四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柱頭有死體積/空隙,峰拖尾:裝柱后需仔細沖洗并使用合適密度保護塞。 填料團聚造成分層、峰型異常:需用超聲處理填料懸液,選用最佳裝柱溶劑。 填料質地差,雜質多,柱效低:一定要選正品填料,切勿湊合。 裝柱壓力過高造成填料壓潰、堵塞:控制壓力表,嚴格按規程操作。 五、其它高端技術補充 商業超高效色譜柱(如殼層顆粒柱、UPLC柱)采用超高壓力、自動化填充和柱體惰性處理等技術,柱效可高達10萬甚至幾十萬塔板數。 若分析蛋白與大分子,建議用專用填料及優化緩沖體系。 |
- 上一篇:進樣瓶導致峰面積異常
- 下一篇:色譜柱怎么做性能確認?